让养护工作更精细些

   2011-03-02 5990

  2010年6月30日,随着青银高速1标段薄层罩面工程结束,历时90天,覆盖4个标段80公里路面的青银高速预防性养护罩面工程全部完工。这意味着青银高速迎国检养护专项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尽量少挖,尽量早挖,尽量不挖。”青银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张秀山有着一套独特的养护理念,“养护其实就是治病,要治早、治小、治好。

  在施工中要让路于民,在组织上要规范高效,在工艺上要节能环保,多措并举让养护工作更细些,更精致些。”

  如何施工能让路于民?

  【施工封路:变5公里为2公里;标线工程:变二次施工为一次成型】

  7月1日,笔者来到青银高速养护工程二合同段。平整的沥青路面上,六米一段的标线清晰规整,延伸向前。养护过的地方没有任何参差不齐,接缝都铣刨了近30厘米,额外铺设了一道防水沥青层。车辆飞驰而过没有任何颠簸感。

  “此次预防性养护工程主要围绕民生、环保、科学三个方面展开,最大时间、最大区间、最大程度地让路于民、让路于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青银高速管理处养护科科长何敬晨介绍,传统养护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封路5公里,限速60公里,一出问题极容易堵车。而在青银养护施工中,经过测算控制在2公里以内,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两分钟内都能顺利通过。

  据了解,该次养护累计完成工程投资8604万元,四个标段共完成主线挖补罩面单幅72.8公里,水泥路面改造双幅950米,桥头跳车处理20处。从4月1日进场,4月15日开始挖补,5月份正式罩面施工,到6月30日各标段全部完成计划,近两个月的施工期内,没有发生一起堵车事件。

  “在创新举措方面,除了封路距离的缩短,路面标线工程也不再单独进行,而是作为养护施工的一道工序同时完成。”何敬晨指着齐整的标线告诉笔者,以往标线工程都会在全线完工后进行二次封路,既给过往司乘带来了不便,又有很多安全隐患。合并工序之后,能够节约成本,既经济又科学。

  “说实话,无论是缩短封路距离还是标线工序二合一,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个精细活,难度很大。”二合同段施工单位代表秦书印给笔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以前的5公里施工每道工序就像是开单车,空间大一些,自由多一些;现在2公里的责任田里,就像是开火车,每道工序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工序更清晰了,更细致了,更紧张了。

  笔者在养护工程施工指导书上看到,施工分为清扫、路面裂缝处理、喷洒防水层、摊铺、标线施工等先后五个组,同时开工,同时推进。每一组都有专人负责,前后组之间互相联系,能够做到前面组进行到了几号桩,后面组别都了如指掌。

  “加大投入、细化管理、完善链条,一切都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车辆正常通行。现在看来,我们做到了。”何敬晨自豪地说。

  什么产品更节能环保?

  【橡胶沥青:每公里消耗掉4000条废轮胎;温拌薄层沥青:温度降低30℃,没有冒烟现象】

  “整整4000条废轮胎啊!”谈起青银高速养护过程中的新工艺,何敬晨显得十分激动,“在此次罩面工程中,我们首次大规模使用了橡胶沥青混和料,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加TOR干式橡胶沥青拌和技术,每公里需要添加12吨橡胶粉,可以消耗掉4000条废轮胎,大大减少了废轮胎存放压力。”

  在四合同段,踩着崭新的沥青路面,何敬晨介绍,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废轮胎胶粉,不仅是再生利用,还能使路面具有一定弹性,增加了路面的抗车辙性、降低了行车噪音。

  “来来来,你用力踩踩,是不是有些弹力?”

  他拉着笔者在路面上使劲跳了两下,见效果不明显又不甘心地说,“开车走过才能更好地体会呢。”

  笔者了解到,整个施工过程,青银高速都在积极探索环保养护新路子,强化环保意识,严格把控新产品的使用,着力打造“绿色青银”。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的采用就是一个例子。

  “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拌和温度降低了30℃,没有冒烟现象,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降低了养护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在投资方面,1公里比传统罩面节约20万元左右。”青银高速养护科王树信介绍,该产品是通过拌和时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了温拌剂来实现的,既增加了沥青料的粘结力,又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

  “路面养护的产品使用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双重考虑,力求在单位投入和使用年限的比例更经济、更合理、更节能。”

  如何养护更科学高效?

  【抗裂贴:处理裂缝成本从1600元到200元;路面接缝:变裸露为铺设沥青带】

  “预防性养护工程,我们的理解就是一个小坑,要从小尽早填补,不要等到小坑变大坑、浅坑变深坑以后再修补。”何敬晨告诉笔者,在挖补罩面中,一般情况下挖补是主体工程,占2/3的工程造价;而在青银高速,并没有进行大面积挖补,而是尽量少挖,尽量往上增加路基厚度和强度。

  拿着一张路面裂缝的示意图,何敬晨很形象地说:“对一条裂缝进行挖补,原有的一条缝就变成了四条缝。一个5米长的小裂缝,挖补处理成本是1600元左右,而一条抗裂贴不超过200元。”

  “无非就是给路面贴上‘创可贴’嘛。”秦书印比划着告诉笔者,19.8公里的二合同段每条裂缝都贴上了抗裂贴,整个合同段共贴了近1万米。为了防止原路面裂缝再次反射上来,贴上抗裂贴后直接在上面进行新路面铺设,既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路面厚度,能够有效防止雨水造成的渗漏破坏。

  走在青银高速的养护段,笔者惊奇地发现路面接缝处都整齐划一地铺设了一条10公分宽的沥青带。

  “一般来说路面接缝都不做特殊处理,而这些地方也是雨水破坏路面的重点部位。”何敬晨指着路上的沥青说,对接缝处铺设沥青不会增加多少成本,但是效果会非常好,说到底,这就是要求施工精细。

  “严格,太严格了。”从愁眉苦脸的施工单位口中,笔者得知,每个接缝处,都必须铣刨25-30厘米,进行防水处理,明确标准,细化指标,确保接缝处沥青的直、顺。

  离开青银高速时,笔者问何时还会有养护工程,何敬晨笑笑说:“青银高速通车至今5年了,进行了一次预防性养护。我们希望也有信心,在保证平安畅通舒适的前提下,我们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可以保持更长时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