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世同堂》有感

   2022-02-21 中国路桥网张家兴655680
核心提示:《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很多年前,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很多年前,应该是正在读初中的时候,中央一套黄金剧场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开播了。我不记得当时是不是完全看完了这部剧。但是,依然隐约地记得这个名字和里面的演员(黄磊,当时很年轻的样子)。十年之后,在今年的二月份开始了这个长篇小说的重温,看完之后感觉应该是删减版的了。但是依然不减其宏大的篇幅和精细的刻画描写。

老舍先生的这部著作,由打乱祁老人的两三个月的战乱的认识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压迫和斗争的叙述。里面各种人物的形态总是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通。瑞宣作为长孙要承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时,他又有要和瑞全一起出去卫国的冲动,看到这里时,我似乎也陷入了一种矛盾和纠结的痛苦中,既想冲出去,又不舍得离开家人。但是后来战争逐渐深入之后,我发现,其实留下来也是一种抗争。他们在和自己的尊严,生存之间不断的挣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选择了尊严,或逃出小羊圈胡同,或被下狱,或被砍头。有的人选择了放弃尊严而获得生存,之后逐渐没有了自我,最终也寥寥收场。在看到冠家大赤包、冠晓荷这些人的行为时,心中的反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竟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那个时代已经丢失了自己,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都抛诸脑后……

篇幅中,最深刻形象的应该是对心理状态的描写。尤其是祁瑞宣心路历程和心理的描写。他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内心的一片空地,里面装着家人,装着同胞,装着民族。在战乱的外部环境压迫下,都在进行着权衡。在小说的最后一幕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在胡同口立着迎向未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隐藏着一个悲痛的故事,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是从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有的,战争已经过去,但是这种品质依旧存在。

一辈子很长,有时我们以为的痛苦会短暂的过去,但是他可能会延续着那么几年。我们只能背负着人生加给我们的那些重量,永不停歇的前进,尽管中途可能会受伤,可能会生病,可能会受到野怪的侵袭,但是我们从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直到生命的尽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csdsj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