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筑“大交通” 守住“大生态”--行业要闻--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贵州:构筑“大交通” 守住“大生态”

   2016-12-25 中国路桥网0
核心提示:笛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客船从贵州省铜仁市的一座山城思南县缓缓启动,向大溪口码头方向驶去。在这条线路,共有客船12艘,平均
      “笛——”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客船从贵州省铜仁市的一座山城——思南县缓缓启动,向大溪口码头方向驶去。在这条线路,共有客船12艘,平均运力50人以上。 “以前坐船的人很少,这里只有几艘能坐几个人的小船,赚的钱连糊口都难,根本想不到现在可以开这么好的船。”对于13岁就开始“跑船”的思南县洪达船队队长王守刚来说,34个年头的船长生涯,开船早已成为再熟练不过的事情。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最拿手的技能却并未给王守刚带来更好的生活。

  当时间进入“十三五”,像王守刚这样的老船长们的生意,却越来越火。“随着乌江航道复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船出行和旅游,我们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于是就组建了专门的船队,换成使用清洁能源的大船。”王守刚说。

  老船长们生活的变化,源于近年来,地处长江上游的内陆省份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步伐不断加快。

  “贵州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政策措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贵州省主要领导表示。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贵州有66%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贵州,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等。

  近年来,贵州从保护建设好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入手,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当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神”的同时,紧紧围绕“深度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大数据产业、山地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健康养生产业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1+7” 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为重点开放合作平台推进有力,把内陆贵州不断融入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大潮之中。

  构筑立体交通 “边缘”贵州变“前沿”

  历史上的贵州之所以经济社会发展步履艰难,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交通建设的滞后。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世人都说蜀道难,谁知黔道更甚之。800多年前,宋代诗人赵希迈就用寥寥数语道出了贵州交通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交通和水利曾经是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两大瓶颈,贵州要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交通和水利建设尤为关键。

  以王守刚所在的乌江流域为例。作为贵州的母亲河,乌江主要流经贵州省西部、中部、东北部和重庆市的东南部,是连接贵州中部资源腹地与长江中下游经济走廊重要的黄金通道,是贵州省北上长江的主要水运出省通道,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然而,随着乌江成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近年来,国家在其干流上相继建设了10余个梯级水电站,天堑出现“高峡平湖”,但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水运被阻隔在库区内,只能分段运输,沿岸地区水运业发展严重滞后。

  为打通乌江水运出省主通道,实现贵州水运北入长江,2016年年初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乌江航道复航试航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16年要实现乌江航道乌江渡电站以下594公里航道全线通航的目标。

  “目前,思林、沙沱水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工程均可投入使用,乌江航道将迎来全线复航的首次试航。”贵州省地方海事(航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黄强告诉记者,乌江通航后,贵州将借助乌江航道更好地与长江黄金水道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

  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介绍,“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投资200亿以上,继续打通“两主四辅”出省水运通道(乌江、红水河水运主通道,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锦江水运出省辅助通道),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高速公路修通前,我们没有七八个小时到不了贵阳,现在走高速最快三个小时就到了,高铁开通后更快,70分钟就能到。”对于贵州交通的变迁,铜仁市市长陈晏深有感触,他认为,要融入长江经济带,贵州的通道建设是重点,因为“只有解决了交通问题,铜仁才能让自身的优势资源走出去,把中东部的优势产业引进来。”

  有“黔东门户”之称的铜仁,位于黔湘渝交界处,境内流淌的乌江与沅江两大水系,是长江流域的组成部分。过去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铜仁对内难以联系黔中,对外难以通达湘渝,虽然在西南地区连接中东部的关口,却只有“区位”,没有“优势”。

  如今,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贵州公路、高铁、航空、航运等立体交通体系逐渐完成,使得地处贵州最东端的铜仁不断拉近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沿河也要变边缘为前沿,为什么敢这么说?我们是贵州最靠东靠北的一个县,也是乌江出省的最后一个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巨大。”对于未来的发展,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任廷浬信心满满。

  在贵州,得益于交通改善而获得发展的地区并非只有铜仁。为加快把贵州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的步伐,2012年贵州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并于2015年年底提前三年实现了88个县(市、区、特区)通高速的目标,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份之一。

  在“十三五”时期,贵州省还将计划投入资金2900亿元,计划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00公里以上,力争形成向东打通连接长三角,向西建设通向东盟,向南通过高速通道融入珠三角,向北实现与古丝绸之路的高速连接,让过去山隔水阻的贵州成为交通畅达的“高速贵州”。

  此外,贵州也是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较为活跃的省份之一。今年底,沪昆高铁即将建成通车。随着沪昆高铁的贯通,拥有11个站点的贵州,往南通过粤黔桂产业带可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往东可与湖南共同打造湘黔高铁经济带,承接中部产业转移;往西则通过云南,面向东南亚与南亚地区。

  加上此前已经通车的贵广高铁等,曾经偏居西南一隅的贵州,未来几年将形成通往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的1到4小时高铁经济圈。

  如今,随着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建成,贵州在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形成。这为贵州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大通道,贵州也一跃从昔日的“边缘”成为全国的“前沿”。

  发展“三大战略” 贵州点“绿”成“金”

  尽管已经进入冬季,但对山地高原省——贵州来说,满眼绿色依然随处可见。

  “在全省88个县市中,有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的范畴,筑好这道生态屏障,对实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举足轻重。”贵州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程如是说。

  据他介绍,近年来,贵州扎实地推进爱绿护绿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保“两把利剑”“两个问责”作用,发出了“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强音。

  2016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贵州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 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于90%。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3%和82.7%。八大河流实行“河长制”。赤水河、乌江、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按照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的“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指示,贵州在发展的路径选择上,着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该开发的,提高质量开发;该保护的,真真实实保护。”贵州省发改委总规划师张美钧表示,当前,贵州正着眼于实际,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并非贵州异想天开,而是来自对国情省情的深刻洞察——贵州具有空气清新和气候凉爽的优势,能够在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上抢占先机;具有资源丰富和交通改善带来的区位优势,能够通过交通发展唤醒“沉睡”的资源;具有劳动力丰富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和市场需求。

  “贵阳是贵州的省会城市,既要承担起引领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又要守牢天蓝、山青、水净、地洁的底线。因此,发展大数据产业是‘上上之选’。”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告诉记者,“因为大数据既是个刚起步的新兴产业,也是个消耗资源少的绿色产业。”

  在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记者了解到,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微软、富士康、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抢滩“云上贵州”。土生土长的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借大数据东风,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和大健康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到1.7万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25个,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近千亿元,大数据正逐步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新引擎。

  发展茶产业也是贵州点“绿”成“金”靓丽的一笔。近十年来,贵州的茶园面积从原有的283万亩发展到如今突破700万亩,成为全国绿茶第一大省。2016年12月1日,“贵州绿茶”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得到专家肯定并获得通过,成就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和“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等美誉。

  过去“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青山秀水,随着交通的改善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业的兴起成为贵州发展又一强劲动力。虽然目前时值旅游淡季,但记者在贵阳、遵义、铜仁等地采访期间,任然可以看到各类景区非常火爆,在遵义会议会址、习水县土城镇等红色旅游景区,不少党员、团员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在命传统教育;在仁怀市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展览馆引来如织游人;在赤水大瀑布景区内,竹林婆娑,桫椤秀美。来自山东烟台的陈女士张开双臂,感受迎面而来的氤氲水汽,感叹:“这里的生态真好!”

  “发展提速、供给提质、贡献提高、带动提升。”贵州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平如此总结当前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他表示,近几年贵州大健康产业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经济的带动和支撑十分明显,同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给贵州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和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达到了76万个,种植业带动的农村就业约20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万人,总受益人群达到580万人,对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从2015年至今,贵州先后有25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县域数量的28%。这些地方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限制不合理的城镇化开发、关停部分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全力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而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贵州“三大战略”的效益正在显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64%,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贵州连续多年GDP增速跑进全国三甲。

  推进深度融合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今年一整年都是这样,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入冬以来,虽然贵州的气温已经进入10°以下,但在桐梓县娄山关高新区(重庆工业园)的世界500强企业伍尔特电子生产车间里,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这个来自重庆并以生产电子元器件、线路板、通讯器材变压器等为主的公司,2012年落户桐梓,年产值达60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桐梓与山城重庆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我们要借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把桐梓这个‘贵州北大门’设成一颗耀眼新星。”提到发展长江经济带给桐梓带来的机遇,桐梓县委书记吴高波激动地说。

  据吴高波介绍,早在8年前崇遵高速开通之际,桐梓县就唱响了融入黔渝区域合作的前奏。近年来,桐梓县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养生度假基地、重庆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对外招商引资。如今,伴随全球500强企业、全球前三的软件开发企业甲骨文(贵州)OAEC人才产业基地、中国智慧水务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华唐呼叫服务外包等大数据产业的纷纷落户,以及“众创空间”和“绿智园区”建设,加快了该县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进程,成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力注脚。

  “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积极主动地深化与重庆、上海的合作,是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表示,遵义要全方位向重庆开放,努力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产业转型的投资新平台;要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结合各自地理、资源、人力等实际,努力引进并积极打造以大数据引领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如今的贵州,像这样繁忙的场景随处可见。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贵州既可以充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可以有效利用发达地区对内对外的独特优势,更高层次推进贵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保体制机制的创新。”据贵州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贵州及时制定了《贵州省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任务清单》,将涉及贵州的主要事项细化分解为120项具体工作任务,逐条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要求。2016年5月,国家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贵州便迅速启动了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谋划、融合推进。

  同时,自2015年8月长江经济带的12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了出口通关一体化以来,贵州检验检疫局也在全省6个市州分支机构实施省内业务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贵州来说,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度参加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张晓阳看来,贵州的资源禀赋有着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条件,特别适合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专业人才,并承接长江下游省市的产业转移。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则认为,贵州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的中间腹地,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条件,目前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海关、无水港等开放平台,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搭上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快车。

  “贵州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腹地。向北,可经川渝连接亚欧大陆桥,直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可经长沙、南昌连接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向南,可以通过高速铁路和公路连接两广,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过云南进入东盟地区,连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态势。”在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的描述中,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正在助力贵州走向世界,一幅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蓝图正在被卷卷打开。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今日贵州,正借力长江经济带与“江南”难以分割。黔山秀水间,3500余万贵州人民正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祖国波澜壮阔的大江河之中。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