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看身边的五年 公路“白改黑”新工艺节省2000万元(图)--路桥科技--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武进:看身边的五年 公路“白改黑”新工艺节省2000万元(图)

   2010-12-25 0

  

  

白改黑

  2006年以来,武进公路部门采用“白改黑”新技术共完成了7条计19.877公里水泥路的黑色化改造,与传统工艺相比,每个项目的工期均缩短三分之一左右,总投资至少节约2000万元,其中常武路、环府路节约1041万元,延政中路节约113万元,长虹东路节约272万元……

  水泥路面沥青混凝土改造俗称“白改黑”,按照传统改造流程,首先得将旧水泥路面全部破碎、清除,然后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当时“再生利用”技术还没有应用,废水泥板块须用车辆运至指定地点,不但耗费大量运输资源和国土资源、污染堆放区域的环境,新路结构还须重新设计、新增大量工程材料;施工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更是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生活。

  从2001年开始,武进交通人发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形成了一套以原有水泥板块为基层,通过修补、加铺完成“白改黑”的新技术;经过四年多实践,这一低消耗、低污染、快进度、高质量的技术日臻成熟。

  

  城区整治遭遇“拦路虎”

  2006年,武进区以打造“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在辖区内开始了大范围的“白改黑”改造,而常武路贯穿武进中心城区,车流量全区第一。当时的常武路遍布坑洼裂缝,对路面进行黑色化改造,使之防尘、降噪,增添行车舒适性,与时代同步发展,自然而然被我区列为中心城区综合整治的主要项目。

  但是,常武路是城区要道,沿线民居密集,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最大的“拦路虎”还是两大矛盾:一是清除旧水泥路面要做到不扰民,二是半幅封闭施工还要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常武路的“白改黑”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时,也由此被称为“高风险工程”。

  武进交通部门意识到,如果采用传统的工艺,那修好后不久,必将呈现而修之前一样的情景,面对重重困难,武进交通部门多次开会,力求把事情做到更好。

  “短平快”闯出新路子

  面对重重困难,武进交通人“艺高人胆大”,果断提出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为“白改黑”

  闯一条“短、平、快”新路的要求。为了让这一设想尽快化为现实,武进公路部门约请专家进行了多轮次的反复调研和论证。

  最终,武进公路部门决定摒弃传统改造模式,采用混凝土板块压浆补强工艺,应用橡胶沥青混凝土环保新材料,对原有的水泥路面进行修补、加铺。2006年6月,以常武路城区段为试验段,拉开了应用“白改黑”新技术的序幕。

  当时,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和橡胶沥青混凝土磨耗层都是路面施工新技术,不但常武地区首次应用,相关技术标准国内也未形成;如何保证基层稳定性,如何消除或延缓原砼板块反射裂缝,橡胶沥青生产工艺及配合等等,为解决这一系列技术问题,武进交通部门倾注了很多心血终于取得了成功。

  没有破碎水泥板块的噪音和尘灰,常武路已“旧貌换新颜”,摊铺成为沥青路面;接着,环府路也顺利完成“白改黑”。值得一提的还有,加铺层结构选择策略、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等全新的“白改黑”技术体系,随着改造工程的结束也基本形成,为这一新技术在全区推广、产生巨大综合效益奠定了技术基础。

  

  

工人在热火朝天的工作

  五年来,采用新工艺节省2000万元

  如今驱车在常武路上驶过,这一“处女秀”经历了四个寒暑、如织车流,风姿仍不减当年;同期采用新技术“白改黑”的环府路,一样平整如砥、不见病害,与之难分伯仲。

  经过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到2007年7月改造延政中路时,武进公路部门“白改黑”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等,已经实现了系统化;被省交通厅列为2008年度技术创新重点研究项目的橡胶沥青新技术,他们已开始熟练应用。

  “白改黑”技术的“再创新”,自此也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3月改造长虹东路、武进大道时,交通部门尝试加入聚树脂玻纤布取代原应力吸收层,不但提高了路面平整度,而且减少了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出现的几率;同年7月改造嘉成线,在部分段落应用混凝土板块碎石化新技术,又获得了比压浆补强等工艺更环保、工期更短、造价更低的效果。如今,交通部门已经能根据水泥路面的不同特性,娴熟地运用不同工艺进行“白改黑”。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广东首次用3D技术“打印”路面! 跟跑、并跑、领跑!中交超大直径盾构机的逆袭之路
广东:紫惠高速创新技术改善雨天行车“漂移”现象 广东:全省首用! 这个操作让阳茂高速改扩建工程拉开中面层施工序幕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