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省交通厅在西安主持召开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课题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孙钧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教授等9位专家组成。与会专家经评议后认为,该课题与依托工程结合紧密,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系统研究了特长公路隧道运营通风问题,方法有突破,理论和技术有创新,对国内外在建及将要建设的长大公路隧道有指导、借鉴和引领作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课题通过现场试验、数字仿真、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历时五年,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依据测试结果,首次提出符合我国现用车辆一氧化碳、烟尘的基准排放量以及与隧道污染空气、海拔高度、道路纵坡相关的基准排放量修正系数,为该公路隧道确定需风量提供了数字依据。首次提出根据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安全阈值来确定洞内一氧化碳允许浓度的方法,为合理制定特长公路隧道卫生控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针对依托工程行车的不同工况给出相应的一氧化碳卫生控制标准。建立了通风系统的物理模型与数值仿真分析平台,运用数值仿真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竖井纵向分段通风方案进行了系统验证和局部构造优化;提出了合理的送排风短道量化指标,所推荐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三竖井纵向通风方式为世界首创。创建了公路隧道复杂通风网络仿真平台和由组合模型、数采系统、变频供风系统构成的物理模型试验平台。通过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工况的模拟,提出短道限量串流的通风控制方式、通风工况模拟设计方法,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首次通过实测获得了喷射混凝土衬砌沿程阻力系数、洞口气候与洞内气温分布规律,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计算提供了基础参数。 该课题为《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之一,由长安大学承担完成,属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对秦岭隧道工程的建设和顺利贯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完善我国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提高公路隧道建设及运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