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驱动 品质追求 公路闪现“智慧之光”--路桥建设--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江苏:创新驱动 品质追求 公路闪现“智慧之光”

   2011-05-18 0

  科技篇

  驱车在江苏大地,公路沿线的蓝天、绿野、峰峦、湖泊、层林、花丛,延绵成一幅撩人心弦的斑斓画卷。移步换景,处处赋予美感,驾乘之际尽享自然、和谐、安全的幸福感。无论是3043公里国省干线的改扩建,还是4059公里的高速公路,以及4万公里的农村公路,都生动诠释着江苏交通建设者秉承先进理念,以高科技手段打造精品工程的匠心独运。

  驰行江苏公路,深刻了解公路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无不为迸现的科技创新因子而击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彪炳史册,攻克十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创下了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的四项世界之最,成为我国从桥梁大国向技术强国迈进的第一个标志性工程和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宁常高速公路,大胆选择超扁平隧道穿越茅山,减少砍伐树木1350立方米,并且以多样性、原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彩色之路、森林大道”。

  “全国示范工程”宁杭高速江苏段,建成为全国首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四位一体的高速公路。

  宁连高速公路宁淮段老山隧道,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沿线环境的“原生态”,创下“沿山不开山”的奇迹。

  省道243线南京段,打造成“科技示范第一路”。全长近24公里,却集聚运用了PTCC桩、SUPERPAVE高性能路面技术、SEAM抗车辙技术、PSP透层施工、交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系统、工程OA管理系统及工程建设实时动态视频监控等近30项创新成果。比如,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防护栏几乎都是波形护栏,侧面看上去像“W”,摸上去硬邦邦的,243省道却采用了弹性好、可调节、安全性能高的缆索柔性护栏;公路两边现在都有护坡,一般来说,坡度比例为1:1.5(即高与底边之比),但是243省道却“创新”推出了1:1、1:1.2和1:1.3的比例,节省了大量土地。而边坡放陡后,还“请”来护坡高手香根草,据悉,根系极为发达的香根草仅一根就能“扒”住2至3平方米的土。香根草用于公路护坡在江苏还是首次。更为称奇的是,243省道沥青路漂亮平整,遭遇高温却不变软,原来,先后在沥青中掺入500吨改良硫黄的技术探索,一举攻克了这一传统难题。

  省道342线无锡城区段,新理念“凌空”架设。该路段位于城郊结合部,不仅承担繁重的过境交通压力,而且也是区域交通的主干道,按常规,要保证干线公路畅通,城区段最好“搬迁”。然而,一个“最大化利用城市道桥主体空间,以高架形式通过市区段”的创新方案迎刃而解,化为一幅生动和谐的图景:在交通流量最大的城区段,地面道路设双向六车道、辅道和人行道,以实现“市域交通无干扰”;高架道路设双向六车道,以确保“过境交通零障碍”。干线公路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在这里成功“牵手”,创下了为其他城市国道干线改扩建值得借鉴的样本。

  国道204五大工程给力,首创“文化国道”建设。这个堪称代表“十一五”干线公路新形象的样板工程,不仅凸显江苏文化大省的底蕴,而且体现出江苏交通融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建设新路。一是“以人为本,珍视生命”的安保工程。在集镇路段,采取了有效的物理机非隔离措施;对所有交叉道口专门进行了渠化设计,设置了“鱼肚皮”,并综合采用了信号灯控制和路口归并等措施;安保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路权分配更加合理、行车路线更加明了、行车安全更有保障。二是“信息服务,技术先进”的数字公路。建成了苏州、南通、盐城三市的“三个系统,一个中心”,实现了交通运行实时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路网的实时监控和调度等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的交通运行信息服务。三是“公益惠民,便捷舒适”的服务设施。204国道江苏段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地布置了8个服务设施,完善公路的服务功能,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四是“生态环保,绿色和谐”的绿色通道。以“名树、名花、名景”为特色和亮点,将绿色通道、园林环境和文化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和阅读性,展现江苏公路地域自然景观环境特色。五是“融汇历史,荟萃人文”的文化公路。秉承“精于心、简于行”的核心理念,全线共打造景观小品71处,集中展现204国道沿线各地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徐济高速公路,外美内秀,大面积绿化,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徐济高速公路设计平均用地宽度45米,其中两边的绿化带,包括护坡和互通地带,几乎占到了50%。两边栽有的基本植物,面积达639086平方米。按照林业保护的要求,徐济高速公路的建设远远超过了植被恢复。废煤渣作填料,全线采用了低路基设计方案,并从环保、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对路基的填料方案进行了多方面比选,尽可能减少取土占地,全线共利用粉煤灰约66万方,利用开挖河道弃土90万方,实际少用取土坑约780亩,最大限度节约了资源。

  沿海高速公路的连云港段,啃下了地基处理中一块硬骨头开建之初,路下面的地基含水量在80%以上,远远超出一般地基20%的含水量,简直就像沼泽一样。该路段采用了粉喷桩、湿喷桩、排水粉喷桩、CFG桩、真空堆载预压等多种创新的软基处理方案,打下了2200万延米的各种粉喷桩,施工机械2000台,硬是在桩尖上撑起了一条高速公路。

  京福高速公路徐州绕城西段,拿下了煤矿采空区这只难以对付的“拦路虎”。沿线淤泥质软土、液化砂土地基广泛分布,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石灰岩,溶洞裂隙发育,还要穿过3个煤矿采空区,其中最深的采空区达500多米。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把徐州绕城西路建设成为开创国内多项技术先河的科技之路。仅煤矿采空区处治一项,就注入混凝土浆近20万立方米,全国罕见。

  千姿百态、稳如磐石的桥梁,是我省高速公路为人称道的特色。针对苏通大桥、润扬大桥、南京三桥等特大跨径桥梁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了特大跨径桥梁建设成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建桥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全长2062米、亚洲第一宽度(38.6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宿淮高速公路淮安大桥;主桥部分首次采用环氧沥青防水新材料的沿海高速公路灌河大桥;采用V型斜撑连续梁桥的宁常高速卧龙湖大桥……更是百花齐放,体现了江苏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高水平。江苏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连徐、宁杭、沿江高速公路获“詹天佑奖”,宁杭、宿淮、盐通高速公路获交通部优质工程一等奖。

  拢掌成拳,合力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质量第一,品质超群,凝炼出科技筑路的核心追求。五年来,江苏通过建立更加开放的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完善公路科技创新的联合与协作格局,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协调”的创新主体结构。组建了江苏省公路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江苏交通领域首个博士后工作站。通过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入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五年间,全省公路科研经费投入达到2.1亿元,公路养护“三新”技术推广应用经费超过5亿元,共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和课题研究138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6项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37项达到国际先进,49项达到国内领先,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江苏公路创新发展能力。辐射在大江南北的公路,无不闪耀着夺目的“智慧之光”。

  

  相关链接

  江苏:“十一五”实现公路量的扩张与质的飞跃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