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如何接轨上海轨道交通?--行业要闻--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嘉兴如何接轨上海轨道交通?

   2016-06-26 中国路桥网0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我市在接轨上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支持临沪地区发展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全面融入上海的话题中,老百姓最关
   近几年来,我市在接轨上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支持临沪地区发展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全面融入上海的话题中,老百姓最关心、提到最多的一项工作,就是交通上的接轨上海。也有专家指出,想要全面融入上海,利用好上海大都市的“溢出效应”,就要交通先行,在交通上进一步接轨上海。

  那么在交通先行中,嘉兴采用怎样的接轨方式更经济、更省时呢?昨天,沪浙(嘉兴)规划圆桌会议在平湖召开,来自上海、杭州、嘉兴的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就“嘉兴接轨上海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接轨上海

  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备了更加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围绕“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建设,全面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因此,接轨上海也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头号目标”。嘉兴又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接轨上海呢?

  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国明说道,嘉兴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具有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要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实现交通一体化是关键。通过与上海实现轨道一张网,进一步降低两地间的流通成本,一方面有利于嘉兴共享上海的优势资源和服务,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要素溢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上海拓展发展腹地,拉动周边城市“为己所用”,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能级。同时,接轨上海轨道交通一体化也是对《上海2040》提出的沿杭州湾北岸城镇发展轴的落实和推进。

  专家提出

  市域列车系统更具可行性

  会上,业内专家就老百姓关注的地铁、城际铁路等接轨方式进行了交流。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院副院长郎益顺首先就《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概况》进行了介绍。而关于嘉兴交通如何接轨上海,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上海的轨道交通整个网络的编制肯定是要跟嘉兴、苏州这样的近沪城市进行对接,但是在网络里上海与嘉兴对接,主要考虑的还是市域列车系统。

  “毕竟上海到嘉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轨道交通必须要快,在轨道交通上我们希望用市域列车、部分铁路通道或者恢复一些老的车站的功能来实现,从现有的条件来看嘉兴和上海都具有。”郎益顺说道。

  嘉兴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甄延临告诉记者,地铁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交通,而城市之间的区间交通,虽然也是采用轨道交通,但是用其他的制式来解决。目前国内已经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制式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和市域快轨交通等。

  他解释道,地铁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修地铁要经济实惠,那么它的建设、使用、长度都是有限制的,一般都是不超过40公里,但是上海的地铁有的已经修到了80公里,如果往嘉兴延伸,这个距离就过长了。对于乘客来说,例如从嘉兴的市中心一直到上海徐汇区,这个时间成本还是远远超过高铁、动车。另外地铁内没有洗手间,座位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乘客的舒适性也不高。

  嘉兴设想

  一张网多制式的出行方式

  “这次我们和上海对接中,就提出了‘一张网多制式’的接轨方式。”甄延临说,在上海和嘉兴轨道交通修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制式进行转换。当乘客从嘉兴到上海这种点对点的时候,就可以乘坐快速的城际铁路或高铁,两端用零换乘的方式换到嘉兴的轨道交通或者上海的轨道交通。

  他继续说道,例如通过与上海进一步对接,把老沪杭线改成或增设通勤城际列车,一旦通勤后,设站可以适当增加,并增加对开的列车次数,同时降低票价,列车不仅速度快而且舒适性也较强。而这样的出行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两地市民出行在城市中心即可完成;或者采用高铁的方式,降低票价,降低老百姓出行成本。

  “最终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形成了一张网,并考虑多种轨道交通制式,乘客换乘方便,也能够达到老百姓所期待的轨道交通修通的效果,但是在时间上更节省、经济上更节约。”甄延临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首次与上海、杭州专家召开圆桌会议。李国明表示,今后他们还将长期举办类似会议,与上海形成一种良好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两地间信息的“无缝衔接”,努力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通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