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开幕--路桥建设--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全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开幕

   2012-08-01 中国路桥网0
核心提示: 2012年8月1日,全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提出要坚持先进理念、坚持系统管
       2012年8月1日,全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提出要“坚持先进理念、坚持系统管理、坚持经济可靠、坚持有效实施”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再上新水平。

会议首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姚爱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田国民分别致辞。随后,冯正霖副部长发表了题为“加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公路交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综合规划司、科技司、工程质量监督局、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等有关司局负责人,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设计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安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公路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冯正霖指出,“十五”以来的十多年,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并整体提升的重要时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编制办法不断改进、质量水平大幅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为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标准规范体系日趋完善、标准规范制修订与时俱进、标准化制度建设逐步健全、标准规范国际化迈出新步伐、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标准规范宣贯培训广泛开展。

公路标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冯正霖分析认为,公路工程标准规范的技术特性和工程实践性,决定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一般“相对滞后”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求,但现阶段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需求,又迫切需要多门类的、先进的、成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指导、支持。当前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处在主干线全面贯通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适度超前、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今后一个时期高速公路建设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十二五”期间,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部分拥挤路段高速公路的扩容改造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项目将逐步实施,已建成的410多万公里公路网特别是农村公路网的管理养护任务更加繁重,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公路建设项目逐步向西部山区、大江大河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推进,工程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离不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完善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土地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硬约束不断增强,对公路工程标准体系中的环保、用地、造价等相关标准的加快制定和完善也都提出了挑战。

冯正霖表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标准战略要求,以及公路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实际需求相比,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适应”和“跟不上”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体系不尽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能力薄弱。

十六字方针成为标准体系建设风向标

冯正霖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坚持“先进理念、系统管理、经济可靠、有效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制修订能力建设,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努力提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化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路交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重点做好的六个方面工作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的编制和修订;提升标准的执行力;加强标准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加强标准国际化建设等。

会议最后,冯正霖谈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内容,从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开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公路交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