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把惠民工程写在大地上——“十一五”期间灵山县农村公路建--路桥建设--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广西:把惠民工程写在大地上——“十一五”期间灵山县农村公路建

   2010-12-28 0

  “多修路,修好路”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心声。回首即将过去的“十一五”,灵山县凝心聚力,迎难攻坚,把惠农工程写在大地上,打响了一场由上级政策鼎力支持、各级党政广泛发动、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实施、广大群众热心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漂亮仗。

  路路相通 心心相连

  “十一五”以来,灵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交通建设的决定》、《关于扶持村道硬底化建设的决定》,以及返还农村公路建设相关税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十一五”以来,该县每年都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大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重点督查、统筹推进,并与各镇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主导推进下,交通部门和各镇明确了各自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职责任务。

  交通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申报、争取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监管等工作;各镇落实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解决用地拆迁、取土、维护施工秩序等相关问题;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协调,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村公路建设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该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取得了行政村通水泥(沥青)公路率达85%的可喜成就。“十一五”期间,该县共投入资金近6亿元,建成通乡水泥路130多公里,通达公路790多公里(含沙土路),通村水泥路694公里,渡改桥13座,新增180多个建制村通水泥路,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该县389个建制村有330个通了水泥路,建制村通水泥路率达8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到2010年,实现等级公路通乡、通行政村率达100%,油(或砼)路通行政村率达60%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县18个镇有10个镇的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一条条平坦的农村水泥路在脚下延伸,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奔小康的致富路。

  踏平坎坷 铺成大道

  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与否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十一五”期间,该县多措并举,打出筹资“组合拳”,努力突破地方配套资金难题。

  ——抢先争早,提前发动镇村群众通过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等方法筹集项目的配套资金。交通运输部门在每年下半年向上申报项目时,边做项目前期工作,边发动群众筹资。交通部门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农村公路政策,联合各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相互参观学习,借鉴经验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筹资修路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筹资氛围。自2008年始,多数农村公路在获得立项前,村委会、“路委会”已将资金筹集起来,等待上级部门下达建设计划。这种未雨绸缪、抢先发动的筹资新点子,为项目实施建设赢得了主动权,多数农村公路项目获得立项后,中央和自治区的补助资金虽还没有拨付到位,但已经得以实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灵山县共筹集村委和群众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配套资金2500多万元,比过去有了大幅的增长。

  ——积极争取县财政大力扶持农村公路建设。该县除了按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农村公路建设责任状的要求每年为农村公路配套建设资金外,县政府还对农村公路建设相关税费的县级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交通部门,配套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共返还税款600多万元,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做好通行政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该县还大力扶持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十一五”以来,每年均安排100万元以上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目前,丰塘、石塘等镇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率已达80%以上。

  ——大力挖掘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筹资潜力,形成全社会合力大办交通的氛围。该县将扶贫、移民开发、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资金捆绑起来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外出创业成功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积极支持家乡公路建设,涌现出了新圩镇塘败村将出售村集体林木所得资金30万元全部用于通村水泥路建设,烟墩镇三岔村83岁老人宁启崇无偿捐资10万元,武利镇外出创业热心人士翁远光一次性捐资13万元支持家乡农村公路建设等典型事迹,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该县对筹措农村公路配套资金所打出的这套“组合拳”,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了先进镇不松劲,落后镇“学、赶、超”的氛围。2007年,武利镇19个村委中仅3个村委通水泥路,自2008年始,在交通部门的发动和支持下,该镇奋起直追,3年内共建设通村水泥路9条近百公里,目前该镇修通水泥路的村委已达18个,全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94.7%。2007年初,烟墩镇20个建制村仅有6个通水泥(沥青)路,该镇通过狠抓落实,仅用两年多时间便将建制村通水泥(沥青)公路率由30%提高到100%。这些典型事例对该县群众自发筹资建路起到了强烈的促进作用,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筹集“瓶颈”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村公路的发展。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