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至泸定段实现试通车运行--路桥建设--资讯--路桥网
推广 热搜: 路桥  施工  地铁  路面施工  山西  江苏  沥青混凝土  工程  湖北  机械 

四川: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至泸定段实现试通车运行

   2018-01-01 新华社0
核心提示:2017年12月31日18时,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至泸定段实现试通车运行。提前试通车路段为雅安草坝枢纽互通至泸定互通段95公里,共开通多

2017年12月31日18时,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至泸定段实现试通车运行。提前试通车路段为雅安草坝枢纽互通至泸定互通段95公里,共开通多功、天全、新沟、泸定等4个收费站,ETC同步投入使用;开通服务区1处,即天全服务区,可满足如厕、临时加油、停车等基本服务需求。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草坝至泸定段提前试通车运行结束了四川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为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新增了一条生命大通道,同时雅安绕城高速公路正式闭合成环,进入绕城高速时代。

雅康高速公路自2014年9月开工以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广大沿线群众、藏汉同胞殷切期盼和大力支持。建设过程中,面对五个“极其”的挑战,面对有效施工时间短、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施工协调矛盾多、质量控制任务重、安全生产风险大、环水保问题多等建设难题,全体参建人员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集团、藏区高速公路公司和沿线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同心协力、拼搏奉献,围绕“通、好、美、廉”的目标,并联安排、交叉作业,保证有效施工时间;主动汇报、积极协调,保证良好施工环境;执行合同、规范行为,保证优良工程质量;精细管理、强化控制,保证安全生产形势;保护优先、和谐恢复,保证和谐生态环境;攻坚克难、优质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前平稳实现了雅康高速公路雅泸段试通车运行。

项目建设过程中,雅康公司强化创新、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努力提升项目优质工程、生态工程、和谐工程的建设水平。一是二郎山特长隧道平均海拔1500米,全长13459米,是全国建成通车的高海拔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誉为“川藏第一隧”。独头掘进达到7333.6米,居国内高速公路隧道第一。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斜井从主洞反向施工的特长隧道,使4.3万平方米高山植被免遭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二郎山生态环境,保护了二郎山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施工过程中成功解决了地下风机房网络洞室群开挖支护、交通转换带大断面开挖支护、长大隧道反坡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全国首次设计有抗震扩大段的隧道,为四川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预留抗震变形及补强空间,有效保证隧道有效建筑限界。成功开发研制了整体式双侧壁电缆沟移动式模架、自行式液压防护棚架等新设备,采取了水压爆破、巷道式通风+射流式水幕降尘等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人员零伤亡;二是大仁烟大桥于2016年7月27日因红线外地质灾害损毁,恢复重建时间紧,210米高边坡地灾处治难度大,雅康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历经一年多的鏖战,顺利实现大仁烟大桥重建段建成通车;三是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努力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如在路面施工中采用实时监控和实时数据上传,保证了路面施工质量。在72个地质灾害点位安装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点等技术手段,为项目建设和后期营运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在特长隧道采用景观照明技术手段改进行车环境,降低行车心理压力,提高行车舒适度,进一步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对隧道洞门建筑、遮光棚、特大桥梁护栏、路侧挡墙等结构物赋予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在全线互通立交、隧道进出等位置设置雕塑小品,满足安全使用功能的同时拓展景观功能,传承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弘扬两路精神,更好服务于交通+旅游的需求。

雅康高速公路的建成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大走廊,对于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藏区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支撑藏区脱贫奔康的扶贫大通道,项目极大提升甘孜藏区交通出行条件,对于藏区深度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带动藏区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对于改善藏区区位条件,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促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泸定收费站 

对岩枢纽互通式立交 

生态恢复 

飞仙关隧道

天全隧道 

特长隧道内动态照明系统 

防眩板 

公路文化建设

俯瞰雅康高速天全县出口

 

俯瞰雅康高速对岩枢纽互通工程

 

俯瞰雅康高速对岩枢纽互通工程

 

俯瞰雅康高速新沟互通工程

 

俯瞰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入口

 

俯瞰雅康高速青衣江特大桥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